随着智能手机的加速普及,手机App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而权限设置过高、偷偷走流量、捆绑安装插件等存在于手机App里的隐患,也给许多用户造成困扰。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60.4%的受访者指出手机App存在收集用户隐私的问题,76.0%的受访者对手机App获取用户隐私表示担忧,62.1%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大对违规App的处罚力度。
调查显示,受访者最经常使用的手机App类型是社交类(62.8%),其次是新闻资讯类(49.3%)。接下来还有生活服务类(46.6%)、游戏类(46.3%)、学习类(28.0%)等。
手机App主要问题是收集用户隐私、盗取用户流量
安装手机App后,个人隐私是否容易被泄露?调查显示,27.6%的受访者曾出现隐私被泄露的情况,23.3%的受访者感觉隐私没有泄露,同时有49.1%的受访者表示并不清楚个人隐私是否被泄露。
调查显示,恶意软件乱扣费(49.6%)、强制用户下载安装(42.1%)、有感染病毒风险(32.4%)、山寨App严重泛滥(26.4%),也是受访者认为手机App存在的问题。
App的流氓行为对用户产生极大影响
“我手机里比较多的是新闻客户端,团购、支付类应用都没有。即便如此,也会担心通讯录会被泄露。”从事出版工作的张安洋表示,自从参加工作后通讯录里他人的号码逐渐增多,一旦通讯录泄露可能会对他人的生活造成影响。
喜欢玩游戏的高中生李佳认为,一些手机APP的使用时间很短。“有时凑个热闹玩一玩,图个新鲜,过段时间就卸载了。这种体验让许多人对应用的访问权限不是特别在意。”她说,“像游戏类应用也不太涉及个人隐私,所以我不担心泄露。如果遇见某个APP大量访问个人隐私的,或者下载时强制安装、捆绑下载的,我会直接选择不用这个应用。”
爱加密(www.ijiami.cn)移动应用安全专家认为,虽然应用商店对App上架负有把关责任,并且应该对App进行全程的追踪监督。但是App开发者也要加强自律,不能通过违规App来损害用户的利益。最重要的是,要加强App安全保护,因为很多正规的App本身是不带有手机隐私、盗取流量等流氓行为的,只是被不法分子注入了恶意代码而沦为他们谋取利益的作案工具。